深耕“海絲”市場 福建經貿文化“走出去”尋共贏
來源:百家號 發布日期:2018-09-13
2018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5年來,福建深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發揮歷史、區位、港口、人文等獨特優勢,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并重,在“走出去”中尋求合作共贏。
2014年至2017年,福建省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055.5億美元,占同期福建貨物貿易總額的30.5%。今年1月至6月,福建省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953.7億元,同比增長15.9%,占福建省對外貿易總額的32.6%。
全球首制的227米深海采礦船。(馬尾造船公司供圖)
“海絲”為經貿合作搭建平臺
在福州連江,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廠址內,一片繁忙景象。近日,由馬尾造船公司承建的227米深海采礦船正在連江粗蘆島進行聯調聯試,將于明年交付。
227米深海采礦船為全球首制,集成了多項世界首套(臺)的深海采礦設備、系統,具備于2500米深海區域采礦作業的能力,深度為該領域商業開發世界之最,填補了我國多項深海采礦技術上的空白,對于我國未來深海戰略及海洋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為創辦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早建立的造船企業之一。2014年以來,全球船舶建造市場整體下行,馬尾造船公司面臨著嚴峻考驗。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如火如荼,為福建企業帶來了“走出去”的歷史機遇。而馬尾造船公司抓住了機遇,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
5年來,隨著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交流機會增多,馬尾造船公司的技術實力逐漸獲得認可。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阿聯酋、卡塔爾、巴基斯坦、孟加拉、羅馬尼亞等多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船東、航運服務商紛至沓來與馬尾造船公司建立了商務合作關系。
馬尾造船公司的連江新廠址。林東曉攝
馬尾造船公司董事長李振均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馬尾造船公司由此前的專注海洋工程船市場向深海采礦裝備市場轉型。2013年至今,該廠累計交船數量50多艘,其中“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船舶超過30艘,占比超過60%。而在2013年前,該廠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訂單數量僅占20%。
“海絲”搭臺,經貿合作迸發活力。據福建省商務廳統計,2014年至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在福建新增合同投資額16.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累計18億美元。福建省企業對“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方協議投資額為60.4億美元,累計對“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設立投資項目222個。
廈門港的海天碼頭。林東曉攝
打造互聯互通重要樞紐
廈門歷史上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具備東西交匯、南北貫通的區位優勢。如今的廈門港則是國家四大郵輪運輸試點示范港口之一。
據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董事長陳志平介紹,目前,廈門港開通“一帶一路”航線53條,占總航線的三分之一以上,途經18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38座港口。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038萬標箱,位居世界第14位。
港口興則貿易興。福建全省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71個,開通集裝箱外貿航線121條,與14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重點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關系。
從2016年8月開通第一條“海絲”航線以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的“一帶一路”特色航線的開發始終走在國內前列,并贏得市場火爆反響。
“今年下半年八個‘一帶一路’特色航線現在已全部被訂滿了。”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郵輪業務負責人張海軍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坐郵輪體驗“海絲”之旅。其中,超過90%的中國游客從廈門港出發。
陳志平表示,僅今年上半年廈門港旅客吞吐量已達21438人次,預計全年有望完成超30萬人次。其中,今年將運營15個“一帶一路”郵輪航次,預計搭載旅客將達6萬人次。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巨大的“中遠之星”郵輪。林東曉攝
不僅港口海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福建建設海陸空立體網絡,便捷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人員經貿往來。
2015年8月16日,第一列開往歐洲的中歐(廈門)國際貨運班列從廈門海滄火車站開出。伴隨著中歐(廈門)班列的開通,“陸絲”和“海絲”在廈門實現了無縫對接。3年來,中歐(廈門)班列已實現每周6列的常態化運營,通達亞、歐9個國家13個城市,并通過海鐵聯運將貨源地拓展至東盟和臺灣地區,累計發運329列、22824個標箱,貨值逾50億元。
同時,福建在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方面持續布局,福州、廈門“海絲”門戶樞紐機場和晉江等區域干線機場建設加快,完成了福州長樂機場第二輪擴能改造。目前,福建省機場國際航線達到53條,港澳臺空中航線達到17條,2017年,福建省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300萬人次。面向“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交通樞紐建設逐步成型、完善。
加強“海絲”文化交流
福建德化陶瓷在宋元時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大主要輸出商品之一。如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以來,德化陶瓷又在“走出去”中迎來新機遇。
“要讓傳統的中國陶瓷被世界廣泛接受,關鍵要創新發展思路,把傳統工藝與時尚文化緊密融合。”順美公司總經理鄭鵬飛說。成立于1986年順美公司,一開始只是普通的陶瓷家庭作坊,如今,順美公司每年出口陶瓷產品幾千萬件,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中不乏迪士尼、可口可樂、沃爾瑪、環球影業等知名企業。
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內的國際產品。林東曉攝
在順美公司的國際產品展區,擺滿了與各知名外企聯合開發的陶瓷卡通形象產品,比如與迪士尼合作的維尼、Kitty、Mickey家族。一位正在參觀的客商說,這里簡直就是“陶瓷界的迪士尼樂園”。
把更多的文化創意融入陶瓷業的發展中,已經成為德化陶瓷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協發光洋董事長助理鄭富垚介紹,原來國內售價5元人民幣的白瓷盤子,通過在印花、工藝等方面的創新,出口到國外后可賣到9至10美元。客戶也從5年前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至5月,德化縣對“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1342.96萬美元,同比增長41.21%,其中90家企業將產品出口到了39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
德化協發光洋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搖釉。林東曉攝
此外,福建打造的兩張“海絲”文化主題名片,大型舞劇《絲海夢尋》和《絲路帆遠》頻繁應邀赴海外演展,引起當地民眾強烈共鳴,為雙方文化融合注入了新活力。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國際藝術節、絲綢之路(福州)國際電影節、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南洋文化節、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等文化交流活動影響力與日俱增。
借助“海絲”文化交融,福建已與泰國孔敬府、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越南廣寧省等正式結為省級友城,省、市、縣三級國際友城超過100對。
在教育方面,2016年2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開始招生,2年來,已有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3300多名學生就讀。并且,福建省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舉辦孔子學院21所、孔子課堂52個,培訓海外華文師資9443人,選派華語教師420人次赴菲律賓等國任教。
為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交流,福建與海外和港澳地區60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保持常態化聯系,著力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工作,開展海外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400多期,來自30多個國家的4萬多名華裔青少年參加,參營人數連續5年全國第一。
向南對接東南亞、向西連通印度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深耕“海絲”市場,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全方位推進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福建站在了更加前沿的位置,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貢獻福建智慧和力量。